您好,欢迎来到大正乐新教育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内外资讯 > 

简述我国学校发展性督导的实践探索

更新时间:2020-03-27来源:学校发展性督导新探索

 

 

简述我国学校发展性督导的实践探索[1]

陈聪富

 

基础教育发展战略走向优质化、价值取向走向人本化、管理重心走向校本化、学校发展走向个性化是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2]。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教育督导坚持人本理念,突出对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的督导,使教育督导工作在促进教育沿着人本的终极方向和核心价值发展方面真正发挥导向作用;应坚持校本理念,让学校成为督导的主人,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坚持内涵个性理念,激发学校发展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坚持均衡发展、公平发展、终身发展理念。正因为如此,学校发展性督导的探索应运而生。

一、基本雏形:“三园式”学校的创建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1999年4月15日,温岭市做出《关于开展创建“学园、花园、乐园”式(简称“三园式”)学校活动的决定》;次年5月13日,公布了“温岭市‘学园、花园、乐园’式学校设计理念、评定标准和考核办法”[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将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应用、尤其是创新能力;教育是支撑知识经济的最重要的基石。未来社会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趋势,呼唤一种全新的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学校教育需要树立新的教育哲学观、功能观和改革发展观。创建“学园、花园、乐园”式学校,是区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体系的必然要求。

“三园式”学校的设计理念。学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花园——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乐园——学会协作,学会竞争。以设计理念为指导,“三园式”学校的“评定标准”分为M指标和N指标两个层面。M指标相当基础性指标,重点考察布局合理、设置科学,整洁卫生、规范有序,制度创新、管理高效,教学相长、全面发展爱生尊师、协作进取五个方面。N指标相当于发展性指标,主要评价学校理念、教育规范、教育环境、教学模式以及学校的人格特征。学校理念的构成要素是办学指导思想、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发展目标、评价制度、激励制度以及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学风、教风、领导作风为基础的校风,学校理念是学校的最高行动纲领。教育规范则是以学校理念为指导的,学校在塑造形象、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准则及其共同的行为倾向。教育环境强调的是在开放状态下的文化环境,包括制度环境、观念环境和心理环境,引导学校能够为全体教师和学生提供自由广阔开放的学习、工作、生活空间,构建民主平等、协作竞争的人际氛围。教学模式要求坚持以“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地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内在变化,更多地倡导师生合作、多边交流。学校人格特征则是指导学校以凸现学校特色为基础,逐步提炼、凝聚具有个性化的学校办学模式、课程实施模式等学校人格特征。

 “三园式”学校的理念设计、标准建设及其创建活动,理念前瞻、视野广阔、自主开放、实践可行。“具有超前性和灵活性、主体性和交互性、导向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教育督导的价值”。 “第一,进一步丰富、深化、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第二,构建了以综合办学水平竞争为主的素质教育宏观环境”;“第三,不断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张扬了学校个性”[4]。同时,“三园式”学校理念的设计及其实践,较好地处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系。以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为突破口,把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促进学校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学校的个性特色;较好地处理了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以转变办学理念为突破口,把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培养一大批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较好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转变教育理念为突破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在促成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诚然,“三园式”学校的创建活动,虽然具有很强的引领性、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的成分,但她本质上属于选优评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具备“三园式”的特质。

二、创新探索:学校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的提出

教育督导要与时俱进,必须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研究世界教育督导和评估的发展趋势,坚持改革,开拓进取,敢于在理沦上、制度上、机制上和方法上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上海与浙江温岭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开始了学校发展性督导的探索与实践。

(一)上海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

“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始于上海。1998年以来,上海市开展了“发展性督导评价”研究,本着“着手于课题,着眼于实践,加强点面结合,突出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全面带动了上海教育督导的研究、改革与发展。1999年4月,上海市在示范性高中建设与初中薄弱学校改造等方面,开始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价的探索研究。在实践操作和理论层面进行了的探索,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积极推进中小学“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实践,2003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订并颁发了《上海市积极推进中小学“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实施意见(试行稿)》(沪教委督〔2003〕4号)。初步形成了以“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南”为基本框架的,具有本地区特点的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学校制订发展规划—学校实施—学校自评—阶段性督导评价—修正规划—学校再实施”的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服务与指导学校发展、推动与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与监督效能,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构建有利于中小学依法自主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以及促进建立基础教育均衡和内涵发展的教育督导保障机制,2005年2月,上海市印发了《关于深化与完善中小学“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教育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益,推动与促进学校发展”;“发挥督导功能,不断完善与创新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工作,提高教育督导评估效能,指导与服务学校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形成自我诊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上海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探索与实践,推动了教育督导改革,建立了新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促进了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健全了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标准与机制,加强了学校制度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自主发展。然而,近几年以来,相关网络很难发现上海持续深化“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相关报道。

(二)温岭的“自主发展性学校督导评估”

1999年5月开始的“三园式”学校创建活动,这是在开放自由状态下,引导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规范、教育环境、教学模式和学校人格特征等方面设计自主发展方向,寻找自主发展载体,展示自主发展成果的督导评估模式。2001年4月开始的“新一轮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这是让学校在“一把尺子”的统领下,给予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的督导评估模式。

以上述探索实践为基础,2002年5月10日,温岭市发出《关于尝试开展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的通知》,旨在以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执行为基础,引导高位发展的学校实现目标管理,强化依法治校,增强学校自主办学、主动发展的责任意识,有效促进学校可持续的个性化发展。开始了温岭市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度的探索与实践。2003年3月,温岭市出台了《关于自主发展性学校督导评估的若干意见》,对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基本理念、指标体系、基本类型、基本方法、等级划分和结果处理等方面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界定。这是以目标管理为前提,在宏观调控状态下,促成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较强发展倾向的学校,更加高效地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目标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2009年8月,温岭市出台了第二个《关于学校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实施意见》,将学校发展性督导的价值导向,扩大为“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品质提升”12个字,使学校发展性督导的目标更加清晰科学。

三、实践深化:学校发展性督导的建立与健全

教育督导的职能与督导评估的职能是有所区别的。“发展性”的内涵可以定义为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优质发展和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性”前面的“自主”可以省略。“督导评估”与“督导”是有区别的,督导的功能主要包括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督导评估”的落脚点是“评估”,主体是教育督导部门,下行取向较为明显,使学校处于从属地位;并且“督导评估”的职能单一,突出了督导组织的监督、检查与评估,忽视、淡化了指导及其督导组织与督导对象的协商与互动。

2009年5月,陈聪富同志出版了《学校发展性督导》专著,在分析学校发展的本质特征、介绍国内外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模式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学校发展性督导”这一命题;以此为核心,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校发展性督导的理念与价值、基础与标准、策略与路径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从学校理念的引领性、主体行为的规范性、目标实践的有效性、自主发展的增值性和学校教育的社会性等六个维度,构建了学校发展性督导标准的指标体系、权重体系。

学校发展性督导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实现了五个转向:①在标准选择上,从服从督导组织统一的“刚性指标”,转向学校自主选择的“发展性目标”与督导组织宏观引领的“发展性标准”有机结合的“柔性指标”;②在主体发挥上,从服从行政意志的“要我评”,转向体现民主协商的“我要评”;③在价值取向上,从单一追求依法办学,转向依法办学与自主发展的有机统一;④在发展内容上,从片面强调学校组织的发展,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发展为杠杆的学校科学发展;⑤在结果使用上,从终结性的横向比较,转向以基础诊断为前提的、过程性的动态增值。

《学校发展性督导》的出版,明确了学校教育督导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学校教育督导的发展方向,探索了学校教育督导的基本标准,优化了学校教育督导的实践路径,从而构建并形成了国内学校发展性督导的制度和理论。2009年9月、11月,台州市、浙江省“学校发展性评价和督学责任区工作现场经验会”均在温岭召开,学校发展性督导的经验与理论向全省辐射。

在《学校发展性督导》理论的引领下,2012年3月,笔者在区域的教育督导实践中,将“学校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调整为“学校发展性督导”,出台并实践了《关于深化与完善学校发展性督导的若干意见》(温政教督[2012]3号),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有利于构建中小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形成基础教育均衡、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的教育督导保障机制。《若干意见》在行政管理监督实践层面,体现了下列四大方面的创新举措:

1.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发展性督导的价值取向。《若干意见》旨在保障并促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和品质提升。依法办学是前提,是任何学校必须做到的最基本、最刚性的规范性行为;自主发展是学校基于依法办学的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即学校的能动发展、个性发展和创造发展;品质提升是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最终目的,依法办学、自主发展是服从并服务于品质提升的。

2.修正并不断完善了学校发展性督导标准体系。与价值取向相一致,《若干意见》确定了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学校发展性督导标准体系。共性指标包括依法办学与品质提升,个性指标主要是指学校的自主发展。依法办学以现代学校制度为导向,包括依法办学、自主发展、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自主发展以目标管理为指导,以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行为平台,包括学校理念确立与内化、目标选择与定位、规划执行与实践;诚然,不同类型的学校,其自主发展的要求与标准是有所差异的。品质提升遵循品质管理原理,从立德树人角度对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加以引领与评估,包括学生品质、教师品质和作为组织的学校品质。

3.建立并不断强化了“七个三”的发展性督导范式。①发展性督导坚持了以“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品质提升”为主体的三个维度的价值取向。②发展性督导构建了以“基础性规范、能动性指南”、“品质性准则”为梯度的三个层面的督导标准。③发展性督导建立了以规范化督导、特色化督导、品质化督导与校共体督导为主体的“三化一体”督导类型;规范化督导、特色化督导、品质化督导与学校发展阶段相适应,体现了学校督导的差异性与递进性;校共体督导与学校发展共同体、教育集团化等方面的教育联盟相适应,旨在保障并促进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有效发展。④发展性督导主张实行自我评估、年度评估、综合评估与过程视导有机结合的“三评一导”督导机制;优化自我评估、简化年度评估、深化综合评估和强化过程视导是发展性督导体制的自我革命。⑤发展性督导坚持学校督导类型、年度评估、星级定位“三个自主”申报制度;突出了学校本位,实现从“要我评”到“我要评”的转型;在参加何种类型的督导,是否接受年度评估,以及综合评估星级学校的确立,均实行学校自主申报制度,督导组织的作用在于审核与验证。⑥发展性督导探索了由管理类、课程类、保障类兼职督学有机结合的“三学合一”的专业化的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学校督导从外延走向内涵、从鉴定性走向发展性,必须切实加强督学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课程类督学队伍建设;建立了设置督学条件、实行自主申报、学校同意上报、督导组织任命培训、参与督导实践的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机制。发展性督导实践了“三年一环”的督导结果使用方式,即一次综合评估的成绩,与奖惩挂钩三年一个循环的制度。

4.创设并运用区间等级系数法。发展性督导要求在具体的督导评估实践中,除了运用直接扣分法、分列等级给分法、二次量化法外,更多地运用区间等级系数法。区间等级系数法将指标达标程度划分为从高到低的五个区间20个等级系数;区间分别用A、B、C、D、E表示,每个区间又划分为4个等级;等级系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05,相邻等级的系数差为0.05。在具体的评估实践中,评估者根据采集的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信息,与评估指标标准与要求相对照,首先判断该项指标的达标区间,其次判断该项指标在某一区间内达标的等级,第三用该等级系数乘以该项指标权重即为得分。 

区间等级系数表

区间

好(A)

较好(B)

一般(C)

等级系数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C1

C2

1

0.9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0.55

区间

一般(C)

较差(D)

差(E)

等级系数

C3

C4

D1

D2

D3

D4

E1

E2

E3

E4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若干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发展性督导”的理论与实践,有效地推动着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与品质提升。2012年温岭市荣获全国督导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11月,《中国教育报》以“一校一标,让学校百花齐放”为题,对学校发展性督导做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新闻网、腾讯网、中国日报网、人民网、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和网易教育等全国性网站分别作了转载。至此,学校发展性督导从基层走向城市,走向中国。



[1] 陈聪富:《学校发展性新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1-16页。

[2] 陈聪富:《学校发展性督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2-65页。

[3] 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公布“温岭市‘学园、花园、乐园’式学校设计理念、评定标准和考核办法”的通知》,《教育督导》(内部资料),2001年版。

[4] 陈聪富:《“学园·花园·乐园“式学校理念的设计及其实践》,《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8期,第29-31页

0

相关资讯

正乐网站登录

注册

正乐网站注册

登录

短信快捷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