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大正乐新教育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内外资讯 > 

大正乐新 | 陈聪富先生为省“育人强校”校长班学员作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22来源:大正乐新

2024年7月19-20日,应中国教师研修网、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分别邀请,浙江“大正乐新”首席专家、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理事、浙江省教育现代化评价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陈聪富先生,分别在衢州市、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为温州市苍南督学、浙江省“育人强校”校长能力提升班学员,分别作《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发展性督导》《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特色化建设》的专题报告。

陈聪富先生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特色化建设》讲座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经济命题和政治课题,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支撑技能(智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指:公平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和优质发展质量更高的发展。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是衡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标准;帮助个体满足实现生命本质的需求、满足为社会输入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满足人类谋求“命运共同体”的需求是评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教育评价改革方法标准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标准。

陈聪富先生认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亟需转变的质量观念与行为,主要包括:分数至上、升学导向、标准单一;忽视发展性、注重终端性,忽视差异性、注重统一性,忽视公平性、注重片面性;忽视教师发展、学校文化与终身学习。陈聪富先生强调,要实现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在顶层设计、规划执行与特色建设维度做好文章。首先,在决策层面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即:学校核心理念的品质性,体现大视野;育人目标的综合性,体现大情怀;课程体系的全面性,体现大格局;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体现大智慧;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体现大方向;发展水平的增值性,体现大趋势;学校文化的向善性,体现大灵魂。其次,在执行层面要切实强化规划推进。规划是面向未来的文化传承、理念引领、战略思考、目标定位及策略选择。第三,在品质层面要倾力建设特色学校,实现从特色点、特色面到特色体的跨越。

陈聪富先生重点向校长们简述了学校特色化的内涵与价值、原则与方法、路径与机制以及实践与探索。指出,学校特色化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学校当前的现状与水平为基础,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借助区域教育力量,遵循优先与优势的原则,自主地对学校资源进行挖掘、重组与利用,使学校形成独特办学风格、获得优质教育成果、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过程。学校特色化的本质是个性化、目标是高质量、趋势是国际化。学校特色化是由特色点到特色体的过程,具有下列鲜明的特征:独特性——区别于大众化、标准化、制度化和同一化的办学模式,具有自己的特点、内涵和个性,一校一品。优质性——既有“特色”在量的方面的显现,更有“特色”在质的方面所引起的变化,由局部向整体升华,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稳定性——办学的个性和成果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并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性格,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动态性——从一般化的普通学校到形成学校特色、建设特色学校,创设新理念、选择新目标、运用新策略、形成新环境和产生新文化,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自主性——坚持学校本位的原则,一种自主性、内涵式的,具有精神感召力,因而又是文化的。学校特色化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自主管理的现实需要;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的必然选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追求。

陈聪富先生指出,诊断学校特色化发展基础、编制学校特色化发展规划、选择学校特色化创建策略、强化学校特色化培育过程、形成学校特色化运行机制是学校特色化的主要路径。坚持学生本位、挖掘特色资源、注重特色设计、形成特色团队、开发特色课程、打造特色教学、运行特色机制、凝练特色文化是学校特色化的主要策略。

陈聪富先生呼吁: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推动教育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学校特色化建设旨在推动学校创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强学校竞争力。让我们在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的进程中,全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0

相关资讯

正乐网站登录

注册

正乐网站注册

登录

短信快捷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