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大正乐新教育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内外资讯 > 

获奖成果 | 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区域实践探索

更新时间:2024-01-23来源:

孔晟 · 陈聪富

【编者按】校共体”与“教共体”是近几年来的高频词。在浙江温岭,“校共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6年月,由本人(时任温岭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主任)起早印发并实施的“温岭市团队学校共同发展督导评价制度”之中。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本人调任温岭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室主任,期间提出并实践“教学发展共同体”的主张,遵循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取得可喜的成效。相关的理念与价值、内容与方式、路径与机制,分别在市、省两级教研教科会议上作过推介。后因工作岗位的变动,由孔晟同志执笔,以《教学发展共同体的区域实践研究》为题申报省级教科成果,获得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几天前,本号发表该获奖成果的主要内容,阅读量将要突破1万;这两天发表的《教学发展共同体区域实践的研究内容》《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区域实践探索》,也有较高的流量。今天转发该成果报告的第五部分《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区域实践探索》,敬请批评指正!

学校发展共同体的主要平台是义务教育教研区。本区域所在的县级市人口约120万,义务教育学校近百所,设立义务教育教研这一二级教研组织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义务教育教研区是我市“教研室—教研区—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教研室业务指导下的校际联合教研的二级区域教研组织。旨在整合优质教研资源,凝聚教育教学精英,扩大教研参与面,提升区域教研质量。实施教研区制度以来,开展教研活动的数量是过去的十倍。过去一个学科的教研活动,一般一学期一两次,低位学校和年轻教师参与机会很少;而通过现在的制度设计,每个教研区、教研组甚至每个教师每学期均有机会参与区级教研活动。义务教育教研区的运行,更好更快地发现教师潜能,更好更快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更快地培养了优质教师,促进了区域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品质的提升。

一、学校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架构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为了进一步健全“教研室-教研区-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研区在区域教研中的作用,按照新农村教育的要求,于2009年印发《关于设置温岭市义务教育教研区和教学评优区的实施意见》(温教研〔2009〕94号文件),调整设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教研区,即学校发展共同体。遵循“专业引领,和谐共进”的原则,结合区域处所,将全市43所(后调整为41所)初中和44所小学分别划分为5个教研区(见附件),实行教研室指导下的教研区区长负责制。温岭市义务教育学校教研区设置调整表(略)

例如小学第五教研区,锦园小学作为区长学校,是市区优质学校,本教研区内起到引领作用,成员学校有实验小学、实验学校小学部、箬横小学、城南小学、城南二小、石桥小学、箬横二小、箬横三小、箬横四小共9所,其中两所市区学校规模较小,基础相对薄弱,其余学校为地域上相对集中的农村学校。这样10所学校组成一个学校发展共同体,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发挥各校的资源优势,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二、教研区区长学校的主动担当

教研的制度设计决定了区长学校在教研区中的引领性作用。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教研区教研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教研区区长学校的作为。虽然教研区的工作要在教研室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是,由于教研室机构岗位设置与功能的局限性,使得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指导显得非常有限。因此,在教研室主要负责制度设计、方向指导和过程监控,具体工作基本在由各教研区在区长学校的组织下完成。在教研区成立之后,各教研区由区长学校组织召开成员学校领导层会议,根据文件规定成立了教研区组织机构,包括领导机构和执行办事机构等。区长学校负责周期内教研区的教学研究活动。选举产生各科教研大组成员。教研区下设学科教研大组,学科教研大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2名,成员7—9名。

怎样以我们的努力创设一个共同体研修活动的共享环境,让知识在共享中创新,让老师们在教学研修中感到有收获,感到幸福,是摆在教研区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问题。通过多次研讨,达成了一致意见。通过主题的构建,以某一具体的想法或专题为线索,将研修组活动作整体设计,形成创生性的动态研修过程;通过有效形式的追寻,将理论文献解读、实践性的开课磨课,以及与专家互动研讨等有机融入一项研修活动之中,环环相扣,彼此互补,改造教师的经验;通过后续行为的跟进,策划设计的研修活动持续而相互衔接,立足长远,引导教师在参与中深度反思。

深入各校进行调研,制定了教研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主题教研活动、区域教育教学论坛等为载体,通过教研区内学校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开展校际间共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深化教研区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面提升、教研区学校的教育品质。既要立足校情不断提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又要顺应时代要求促进教育发展,这就是第五教研区的时代担当。

建立严密而高效的组织机构,确定前瞻而包容的指导思想,制定科学而有效的三年规划,推进有序而规范的教研活动,这就是教研区长学校的主动担当,在当前学校实行绩效工资的条件下,区长学校的主动承担起这份额外责任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几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内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并不缺乏这种无私的教育情怀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研区有效研修的路径探寻

本着“新、实、活”的工作原则,以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学生活动为主体,开展多元研修活动,达到教师共享智慧,学生共享资源的目的,促进了教研区学校管理层的业务水平和教师、教研等业务水平提高。

(一)致力于有效活动主题的构建

有效的研修活动主题,可以使研修活动更具有问题性、现实性和民意性,也赋予教师更多话语权。

一是教研主题草根化。教研区各学校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要求一线教师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独到见解等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现象,提出“我想挂牌的问题”。随后,教研大组成员确定最真实、切口最小、可操作性最强的问题为“挂牌问题”,然后重点讨论问题产生的症结,通过团队成员查找资料、交流观点等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入实践验证。例如,某教研区2012年上半年在开展“小学语文言语的习得与运用”这个专题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发动组员围绕研讨主题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然后在通读的基础上,布置小板块深入研读,最后结合课堂进行观点报告。在这个过程中,组内每位教师在反复研读、理解、内化的基础上,勇于亮出心中的假设,将内隐的经验与想法完全浮现出来;他们将理论融入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生动有趣的课件,向全体教师宣讲,共享理论学习的成果。

二是教研主题系列化。我们清晰认识到试图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每学年初召开教研大组成员例会,商讨教研主题系列化研究活动。教研大组成员吸收各校“挂牌问题”,确定学年教研大主题,并分解成互相联系的小活动主题,形成教研主题研究序列。开展教研活动时,各教研组都从整体上把握,围绕已定的教研主题,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譬如,某教研区2012年开展英语学科中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问题的研究,其研究流程是:表达学习评价中的困惑——收集与评价改革相关的学习资料——交流学习资料与学习心得——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现场呈现与研究——反思实践与改进——论坛交流并形成认识。研讨过程中主要针对事先设计的小主题进行深度对话、交流互动,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也为其他研修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二)致力于有效活动形式的追寻

真正有实效的研修应该是形式与实质的适度结合,教研区研修活动设计了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老师都有所贡献,有所收获。

一是资源共享——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智慧共享。真正的课程资源建设必须依靠团队合作,共同建设。为了便于各位教师随时调用和合理使用,区长学校教务处通过校园网对各类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和有效管理,形成一个有条理易存储的备课资源库。语数英等学科按单元上传精品教案及课件,技能综合等学科按学期上传。其他资料包括练习设计、检测试卷、教学视频、案例论文等各方面有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所有资料,以此缩短教研区教师个体搜集教学资源的时间,促进教师的交流共享。

同时,建立异校听课评课签名制,通过开放日、学校的教研活动和一些教学随访,要求教研区各校教师进行跨校和跨学科听课、评课,听评后进行签名,促使教师不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信息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观课文化。如2011年5 月,为提升教师语文教学的理念,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五教研区区长学校邀请了市“陈可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可人校长到校为全校语文教师作题为《阅读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的分析与对策》讲座。学校就邀请了同教研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全程参加了活动。

二是课例研习——以走向同伴互动为目的的智慧共享。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分析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形式。教研区每学期举行课例研究,主要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入手,整合共同体内专业引领力量,实现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同步,探索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例形式丰富,有些课例研究从“连续”、“滚动”开展上衍生,像朴素的“二度教研”等;有些课例研究以对比为手段,像“同课异构”等;有些课例研究从课堂教学过程的呈现方式上变化,像现场观摩、视频转播、片断组合、说课演课等;有些课例研究从不同课型或研讨主题上体现特点。

对于教师来说,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中最贴近实际工作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评课的质量,教研区倡导提出“N+N+N”的评课方式和观察方式。“N+N+N”是一个开放的评课系统,一开始,可以说很多优点,很多可商榷的地方,很多值得放大研究的细节。到后来,由关注很多细节上升到形成大观念、大理念,最终内化为我们的教育智慧。实践证明,此种评课方式在对话和交流的状态中激发教师的深度思考,促进教学思想的碰撞和优化,有助于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专业成长。

三是课题合做——以提高科研水平为目的的智慧共享。一线教师普遍缺乏最新教育理论支持和导引,急需有专业引领力量的指导与支持。为此,教研区多次以各类教科研专题培训和成果推广为载体,引领教师科研成长。如,小学某教研区于2011128日在石桥头镇中心小学,举行课题成果推广会。黄敏丽等老师多项成果得到推广。

课改中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须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来解决。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四年内来,集合众人之力,大力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几度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组织教师反复研磨,开展教研区活动广征意见,再行提炼应用拓展深化。经几轮实践,成效初显。如,201254日举行温岭市级“智慧课堂模式”语文教学展示活动。该模式从智慧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内涵、本质和特征出发,探索操作策略与具体措施,构建了以 “兴趣、探究、实践、发展”为主题词的智慧课堂之锦园模式,提升了教研区的课堂教学品质。

同时,教研区坚持课题核心化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品牌研究成果,如温岭中学的“能力加速器计划”、箬横中学的“同伴心理辅导”、市三中的“成功发展”、泽国四中的“绿色教育”、横湖小学的“学生解放行动”、太平小学的“生命教育”、锦园小学的“书香校园”、新河小学的“生物科技教育”等。

四是合力培训——以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为目的的智慧共享。

多层结对。经验、能力、特长互补或有相同需要的教师,互为师徒,结成教研伙伴。如,建立名、新教师跨校和跨学科带教制度,建立以强扶弱“同心圆辐射式”的团队(学科)结对制度,建立以特长互补“不同调色板式”的校本课程开发结对制度等。

校际会课。主要通过“课”的形式来交流对新课程理念和任务的理解,探讨课堂问题的解决。一般以上课一反思、说课一提问、对话一分组讨论一汇总、整理的流程开展,时间安排为半年一次,学期是小会,学年为大会。

骨干引领。充分发挥共同体内名优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先导小组。通过名优教师的“说”、“上”、“评”、“析”课,促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通透理解,从而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

名师专访。一线教师最渴盼的是能直接得到教学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为此,我们经常性邀请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名师到教研区各校开设“专家门诊”,全力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全面诊断。专家们一般先和校内个别的教师一同听课,随后对课堂进行全面诊断,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剖和研究。

竞赛活动。为进一步锤炼课堂教学艺术,组织第五教研区教师进行现场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设计评比,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评比,如某教研区于2011年在区内组织进行了教学优质课评比,力求以赛促思,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交流、促团结,以赛促集体智慧的碰撞与激扬,让每一位教师在参与中锻炼,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

(三)致力于有效后续行为的跟进

教学现象是复杂的,并不是靠一、两次的实践能完成的。因此有效的研修活动还需要“行为跟进”。

一是让研修活动“余音绕梁”。建立网络论坛(BBS)、公众邮箱和QQ群,将每次研修活动的指导意见、典型案例、课程故事等分类发表,供老师们互相学习,并开展专题性的在线讨论。通过发贴、读帖和跟贴,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教学经验在这里分享,教学能力在这里得到快速提升。就在这样不断的审视、推敲、磨合中让知识与智慧相融,使经验与理性整合,进一步达成研究共识,并将共识转化为教学建议与教学行为。

二是让研修活动“落地生根”。教研区建议各校将研究主题与内容在本校的校本研修和教研组活动中,多层面、多角度、多视域地与同伴展开互动交流,深入研讨,从而引发思维碰撞,或分享共识成果。同时,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观身自照”,教师的教学实践既有理论指导下的行为跟进,也有经验层面的可操作的行为跟进。时时关注、审视、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保持对先进理念的敏感,保持与自身的专业对话,从而引领自我不断发展、不断超越。

四、教研区实践探索的成效枚举

四年多来,学校发展共同体(教研区)全力探寻有效研修的策略,春风化雨育秋实,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活动的实效性不断显现。因为全市我多达十个教研区活跃在区域教研舞台上,活动成效一时很难全部量化分析,以下就以小学第五教研区为例,说明共同体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一)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随着各类研修活动的浸润熏陶,使老师们转变了思想观念,同时掌握了有效教育教学一系列观念、策略、方法。教研区各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更多地关注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更多地关注过程,关注细节,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体验,关注合作,关注探究,关注赏识,关注评价。教研共同体教研机制正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改变着各校的教师队伍。教师蓬勃向上,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捷报频传。

论文评比齐开花。四年来,区内的箬横小学共有176人次在市、区、省的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奖,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并呈现逐年提升势头。如2010学年度,箬横小学教师论文获奖和发表达到了73人次,占专任教师数的82.02%。在温岭市2011年教学论文评比当中,箬横小学共上送了23篇论文,共18篇论文获奖。其中7篇获得一等奖,5篇获得二等奖。同样,四年来,石桥头镇教师在市级以上各类学科论文、教研科研论文频频获奖,共有100多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在以前是很难想像的。

教学比赛创佳绩。四年来,小学第五教研区有六十多名教师在全市、全区、甚至全国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收获成功,优质教师比例年均达到47.59%。如在2010学年温岭市课堂教学比赛中,教研区张敏等十位老师获得温岭市一等奖。在推选参加台州市课堂教学比赛中,林景、颜朝霞等四位老师获得台州市二等奖。我们的教师队伍正在向我们希望的那样,成为一支“敬业、修德、博学、善教”的适合学校自主发展的专业型的教师队伍。

科研素养速提升。四年来,教师形成了自觉自动参与课题研究的习惯,科研水平大幅提高。以锦园小学为例,学校共计市级以上立项课题54项,结题42项,省地市成果获奖一、二、三等奖分别4、9、13项。09学年成果数与教师专任比为71.4% ,10学年125% ,11学年:79.5% ,三年均数:90.4%,总体呈上升趋势。科研论文评比中,教师频获佳绩,共计科研论文获奖27篇,其中台州市级14篇。

展示平台秀风采。四年来,组织骨干教师送教至贯庄小学、高桥小学、箬山小学,并作“智慧课堂之锦园模式”的推介。2010年11月,教研区杨吉瑞老师赴玉环环山小学执教台州市教研会公开课,获得好评。颜朝霞、张剑、王驰、林景、王君、陈海德、江丹萍等老师在市级会议上执教公开课或担任主题发言,秀出了风采。

后起之秀得培养。小学第五教研区教研大组在开展团体学习中时刻关注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通过磨课活动、教学专访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不断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各校的年轻教师就出现了起点高、进步快的良好局面,成了学科教学的后起之秀。

附:小学第五教研区各学科年轻教师成长一览表

学科

优培对象

业务表现

低段语文

颜朝霞

获得台州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等

高段语文

杨吉瑞

获得温岭市教学比武城区组一等

低段数学

张  敏

获得台州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等

高段数学

周全军

温岭市优质课一等奖

音乐

梁小佩

获得浙江省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等

美术

林  景

获得台州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等

体育

李笑笑

获得浙江省优秀裁判员等

英语

金玲雅

获得骨干教师,温岭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等

科学

郑云根

获得温岭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等

信息技术

王  驰

获得浙江省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等

(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四年内来,小学第五教研区一方面加强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另一方面紧扣智慧课堂之锦园模式,组织观点报道、课堂模式展示、教学论坛和专家点评等活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得到根本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社会满意度高。

凭借省规划课题《城镇小学“轻负高质”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省教研课题《构建“轻负高质”的教学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及温岭市、台州市两级教改项目等研究,第五教研区集成专家与教师的智慧,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以“兴趣·探究·实践·发展”为主题词的智慧课堂模式。智慧课堂经验在省教育副厅长主持的调研工作座谈会上作专题介绍,《浙江教育报》等6家媒体报道推广。

书香校园共研共行建设,不仅打造了锦园的品牌,更带动了小学第五教研区其他学校的共行共进,各学校特色建设显著,如城南二小的儒雅特色建设分外娇艳。第五教研区书香校园建设成果在台州市教科所长会议、全国第六届班级读书会暨儿童体验式研习论坛等作经验介绍,被《台州晚报》、台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教研共同体建设不仅打造了各校的特色,而且使各校收获了诸多荣誉。如锦园小学、箬横小学、城南小学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情报单位、台州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研究基地、台州市首批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书香)、台州市

教研共同体建设不仅打造了各校的特色,而且使各校收获了诸多荣誉。如锦园小学、箬横小学、城南小学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情报单位、台州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研究基地、台州市首批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书香)、台州市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学校、台州市教科规划小课题研究工作先进集体、温岭市中小学校本培训先进集体、温岭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温岭市“领雁工程”优秀实训基地等荣誉。特别是锦园小学,由于环境设施一流,校风学风优良,教学质量过硬,学校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学校先后接待了70多批次山西、新疆、西藏、杭州、温州等省内外兄弟学校参观、考察、学习活动。独特的管理,新颖的理念,精彩的展示,获得了同行一致的好评。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知道,教育科学发展共同体的结构功能、动作方式与教师发展共同相同,每个教科研究团队相当于一个学科教研团队,这里就不作展开。


0

相关资讯

正乐网站登录

注册

正乐网站注册

登录

短信快捷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