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大正乐新教育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内外资讯 > 

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七中解读和探索

更新时间:2022-03-30来源:中小学校长论坛

易国栋: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七中解读和探索

中小学校长论坛 2022-03-29 19:39

 

一、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国际共识与解读

建设高品质学校是国家推进教育强国战略的要求,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共识。

(一)建设高品质学校是国家要求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教育发展水平跨入世界中上行列,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高效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

近年,国家出台有关教育的重要文件多达十余个。针对普通高中,2019年6月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办学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内涵,提升质量,多元发展,办出特色。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品质发展的方向:从规模、质量、效益到品质是基础教育的重大变化。

(二)建设高品质学校是国际共识

华东师大田爱丽教授领衔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国外、境外世界著名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其研究成果提供了诸多启示。

研究组研究了英国的伊顿公学和威斯敏斯特中学、美国的斯蒂文森中学(被称为美国最好的中学)和安多佛中学、法国的路易大帝高中、芬兰的罗素高中(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中学)、新加坡的莱佛士书院(培养了包括李光耀、吴作栋总理在内的一大批著名校友)、澳大利亚墨尔本女子中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建国”中学(培养了马英九在内的诸多校友)和我国香港的培正中学,结果发现:伊顿公学秉持绅士文化;威斯敏斯特中学重视学生的智力享受;斯蒂文森中学被称为美国的小哈佛;安多佛中学坚持“不为自己”的办学追求;路易大帝高中是培养伟人的苗圃;罗素高中重视传统、学会选择;莱佛士书院倾心培育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墨尔本女子中学努力成就女子领导力;(中国台湾)建国中学追求学生第一、教师为先的全人教育;(中国香港)培正中学坚守至善至正、全人教育。

世界著名中学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追求、办学特色上有这样的共性: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成就学生“最好的自我”的办学理念;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继承中前行、水到渠成的办学特色。

1.世界著名中学的品质共性

分析世界著名中学的品质特征,可以发现他们多具有如下共性:

——课程的学术品位: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丰富而又严谨的学术课程。

——活动的时空张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精彩纷呈的课外实践活动。

——制度的创造弹性:适应个体学习节奏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育人的远大格局:高度重视体育,培养坚毅的品格与合作的意识;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培育健全人格和高雅品格;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以有效的策略措施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重视学术和个人特长发展的评价制度;不仅培养在校学习者,更培养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者。

——时代的敏锐触觉:能快速感知和应对时代变化给学习带来的挑战;能适时运用和融入新的技术优势,能优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世界著名中学的品质追求

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世界一流中学都在追求如下教育品质:

——学校建设的高品质:如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高品质的课程、高品质的课堂、高品质的师资队伍等。

——教育过程的高品质:提供高品质的教育过程,是世界卓越高中的共同追求。

——教育结果的高品质:世界名校都在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使命感的接班人。

(三)高品质教育的成都七中解读

对“高品质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把基础教育的“高品质"理解为“高品位+高质量”。

对于卓越高中追求的品质教育来说,仅仅“高品位+高质量”还不够,还必须有“高效率”和“高体验”。高效率有两种理解:相同的教育产出使用的时间更为节省,或者同样的时间教育成效更为突出,就是低投入、高产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更少的时间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用更多的时间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实践、探索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都七中的目标:再安排四节课的时间分别给体育、艺术、心理健康和校本课程(含学生社团)。

高体验是指学生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能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感受,能更好体验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因而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因此我们认为,卓越高中的高品质教育应该是:高品质教育=高品位+高效率+高质量+高体验+优文化。

(四)建设高品质学校的成都七中追求

中国的高品质学校一定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学校,一定是五育并举的学校,一定是办学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学校……

基于我们对高品质教育的理解和中国高品质学校的建设要求,我们确立了成都七中的品质办学追求: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我们建设高品质学校的目的:实现学校内涵高质、厚重和特色发展,学校教育从有选择的优秀到全面的优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整全生命的发展规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高品质学校的“全人”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为国家培养负责任的成功者,为国家富强、为民族复兴、为人类命运承担责任。

出成绩、出成果、出经验、出理论、出大师……实现学校从知名度到美誉度的提升跨越。这是七中的办学目标,也是七中人永不懈怠的使命与责任。

二、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成都七中实践

(一)改变从课程和课堂开始——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内在着力点

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优质教育的时代。在四川基础教育界,成都七中是一座高山,但绝不能做盆地里的高山。

当下,课程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是成都七中的主要任务。通过不断的追问和反思,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最大的差距还是在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的改革方面。

高品质学校建设一定要进行学校教育的改革。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高品质学校建设从课程和课堂开始。

新时期,成都七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三个强”:强责任、强主体、强思辨。成都七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建构“双核”并重的高品质课程,即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并重,共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奠基。成都七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型高品质课堂。

主体性反思型高品质课堂的主要特征是:理念——学生主体、师生同学、合作探究、注重反思、“双核”并重。要素——学、讲、思、究、练、评。特点——在讲练的基础上强调自学、动手、思维、探究、反思等环节。关键——让思维动起来并积极培养批判性思维。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和自主发展力。

高品质课程和高品质课堂建设的实质:观念转向,即从知识中心、教师中心转向素养中心、能力中心、学生中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样态转型,在新观念的指引下,实现学校课程样态的超越。

(二)独行速,众行远——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外在驱动力

名校,不仅与历史有关,不仅与名气有关,不仅与荣誉有关,名校还与责任担当有关,身为名校,不辞担当;高品质的名校,必须坚持担当。

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不是成都七中进行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推动区域和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提升才是成都七中的追求。我们把这样的追求,当成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外在驱动力,内外并进、螺旋生长,构成了成都七中高品质建设的动力源泉与改革路径。

成都七中把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作为高效的教育精准扶贫方式。借助卫星通信技术,成都七中将9个高考学科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常态化地向薄弱地区、民族地区远端学校进行直播,实现了薄弱地区、民族地区远端学校的师生与成都七中师生的同研同学,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山西、江西、广西、青海、甘肃等十二省二区一市的310余所高中的九万五千多名高中学生每天通过卫星直播的方式与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异地同堂,协作教学,共学共赢”,实现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全纳”“共 生”与“多赢”目标。

响应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方向,实施教育信息化2.0的七中行动,成都七中的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与时俱进,迭代升级。我们的团队提出了“云端学校—泛在七中”的建设思路。我们建设“泛在七中”,期望它能够实现“能者可为七中师,愿者可在七中学”的愿景,期望它能服务师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成长的个性化,期望真正实现教育人从古至今的理想———因材施教。

成都七中已有全国名校的美誉度,但成都七中的发展依旧面临挑战。美誉度代表的只是过去,满足于当下,会输掉未来;不思进取,会被时代淘汰。成都七中为建设成为一所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高品质学校,一直在努力……


【链接】易国栋: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七中解读和探索     https://mp.weixin.qq.com/s/oKpXF3bc7Bio7yCPgw5jRw


 


0

相关资讯

正乐网站登录

注册

正乐网站注册

登录

短信快捷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