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新农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1-06-05来源:教育研究
区域推进“新农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省温岭市“新农村教育”课题组
[摘要] 进入21世纪,在全国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温岭市教育局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以温岭市农村教育的科学、超前、均衡、个性与品质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策略,开展了“新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温岭市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为基础,在均衡普惠、公平开放、个性自主、健康快乐、民主多元、优质品位、和谐自然的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农村教育目标体系、制度系统、政策框架和运作机制,全面提升了区域教育的整体品质,实现了新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不仅构建了区域推进新农村教育的改革框架和理论系统,积累了丰富的行动案例与实践经验,提供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辐射力的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完整范例。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教育;阳光教育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建设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整体发展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依靠农村人的素质的提高与农村文化的建设,而这些都对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和谐,温岭市从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现实出发,以宽阔的教育视野审视教育的时代任务,提出“新农村教育”的发展理念,以探索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价值追求,从区域层面探索适应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村教育体系,推进教育从城乡二元结构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新农村教育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成为物
质文明发展的最有力资本;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与新村庄建设结合起来,让学校成为农村亮丽的风景线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引擎。经过多年“新农村教育”的大胆创新和锐意改革,一个适应区域农村实际生活、充满活力的农村大教育格局在温岭市显现,出现了“校容校貌新、管理体制新、教育质量新”的农村教育发展新局面,并在温岭市“新农村教育”的理念建构、目标体系、制度创新、政策设计、运行机制、成效与评估等方面,形成了区域推进新农村教育的温岭模式,丰富了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践。
一、阳光教育:温岭“新农村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多层推进:温岭“新农村教育”的创新体系
三、运行机制:温岭“新农村教育”的体制建构
具体内容见附件
——————————
*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 年度课题“市(县)域‘新农村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HB070380)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张江。执笔:浙江大学肖龙海、屠莉娅,温岭市教育局张江、陈聪富。浙江大学杨明、刘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贺武华等对本文亦有贡献,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