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读《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0-07-16来源:第一教育
当前大概念正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因为学者们普遍意识到大概念是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而大概念的提取是目前学者和教师遇到的最大问题。
科学教育显然在大概念教学上比其他学科先行了一步,一群对科学教育满怀热情的科学家、教育家先后两次相聚于罗蒙湖边,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提炼出科学教育的14个大概念,指出了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的路径和方法,《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和《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这两本书正是会议成果的结晶。
大概念多大才合适?我们确定的科学知识的大概念,能够对自然界一定范围内的有关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一般说来,用于解释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大小。因为,任何对较少现象适用的概念,都会联系到一个适用于数量更多现象的较大概念,以此类推,较大的概念又可以归入一个更大的、更广泛的概念。在理论上,这种将概念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较大概念的过程,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归纳成数目很少的几个顶层概念,甚至可以用一个概念解释所有的事物。这样的一些概念,必然是高度抽象的,并和实际的经验相去甚远,在解释一些经验时,它们不如那些与实际事件和现象联系更为明显的概念有用。这些顶层概念不是通常所说的交叉学科的概念,它不仅是跨越了不同课程学科的边界,而且完全模糊了学科的边界,称其为跨学科的概念更为适当。这类概念包括系统、对称、因果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模式等。我们决定将大概念放在交叉学科的水平,低于跨学科的顶层概念。
——摘自《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第15页
人们发现“学校的科学”和“真实的科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科学领域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知识的保质期正在大大缩短。换言之,汇编进教材里的专家结论正在迅速过时,如何才能在这样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保证学生学的东西在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依然是“有用”的,那就不仅要教学生专家结论,还要渗透专家思维。大概念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能够打通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与会者明确了科学教育的目的,他们认为科学教育的目的有三个:
具体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122d-G9D2pTuLl9GxnqRQ